|
|
发表于 2008-9-25 11: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简单一点讲,子网掩码的存在,是用来计算IP地址是属于哪一个网段的。
楼主,关于“子网掩码”,建议你看看下面的介绍,会让你或多或少有点了解。
子网掩码有数百种,最常见的两种子网掩码,它们分别是“255.255.255.0”和“255.255.0.0”。
1.子网掩码是“255.255.255.0”的网络:IP地址的最后面一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因此可以提供256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6-2,即254个,因为主机号不能全是“0”或全是“1”。
2.子网掩码是“255.255.0.0”的网络:后面两个数字可以在0~255范围内任意变化,可以提供2552个IP地址。但是实际可用的IP地址数量是2552-2,即65023个。
IP地址的子网掩码设置不是任意的。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过大,也就是说子网范围扩大,那么,根据子网寻径规则,很可能发往和本地机不在同一子网内的目的机的数据,会因为错误的判断而认为目的机是在同一子网内,那么,数据包将在本子网内循环,直到超时并抛弃,使数据不能正确到达目的机,导致网络传输错误;如果将子网掩码设置得过小,那么就会将本来属于同一子网内的机器之间的通信当做是跨子网传输,数据包都交给缺省网关处理,这样势必增加缺省网关的负担,造成网络效率下降。因此,子网掩码应该根据网络的规模进行设置。
如果一个网络的规模不超过254台电脑,采用“255.255.255.0”作为子网掩码就可以了,现在大多数局域网都不会超过这个数字,因此“255.255.255.0”是最常用的IP地址子网掩码;我见到的最大规模的中小学校园网具有1500多台电脑,这种规模的局域网可以使用“255.255.0.0”。
但是,网络越大越臃肿,出现一点故障,可能让整个网络都出现网络延迟,甚至网络阻塞,所以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建议楼主还是采用VLAN,毕竟网络是在发展的,以后PC的数量再增加,故障的风险也会跟着增加。(只是个建议)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