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577|回复: 18

挑战几个网络基础知识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0-25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在10M/100M以太网中,以太网数据包的长度限制在64~1518字节,这是为什么?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3.如果一个TCP数据包的TCP标志中的URG位是1,其余位都是0,那么接收方收到该数据包后,应该怎样处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1:18: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赏金吗?

有赏金吗?我想大家比较关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wwwang 于 2006-10-25 11:18 发表
有赏金吗?我想大家比较关心!

查看论坛公告。
http://www.csna.cn/announcement.php?id=9#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2:4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奖问答

1.在10M/100M以太网中,以太网数据包的长度限制在64~1518字节,这是为什么?
最大长度1518: 收发器需要足够的内存存放数据包,越大,收发器造价更高.
最小长度64:     1.为了区分有效帧和垃圾数据
                     2.为了避免一个短帧没到达电缆远端,发送站已完成该帧的传送,而在电缆远端,该帧可能与另
                        一帧发生冲突.所有帧至少需要2t时间才能完成发送.

[ 本帖最后由 fg0000 于 2006-10-25 13:0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2:59:37 | 显示全部楼层
3.如果一个TCP数据包的TCP标志中的URG位是1,其余位都是0,那么接收方收到该数据包后,应该怎样处理?
接收方收到该数据包后,接收方应用被中断,它停止当前工作,并读入数据流以找到紧急数据,紧急数据尾部部被标记出来,urgent pointer指针被用来指示紧急数据,在当前数据段的位置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3: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g0000 于 2006-10-25 12:59 发表
3.如果一个TCP数据包的TCP标志中的URG位是1,其余位都是0,那么接收方收到该数据包后,应该怎样处理?
接收方收到该数据包后,接收方应用被中断,它停止当前工作,并读入数据流以找到紧急数据,紧急数据尾部部被标记出来,urgent pointer指针被用来指示紧急数据,在当前数据段的位置

嗯,但似乎还不完整?
接收方会找到紧急数据后,会怎么处理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4:04:59 | 显示全部楼层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先是通过自身的IP和MASK计算要ping的IP是否和自己在一个网段或子网中,在同个网段或子网中,交换机会检查自身MAC地址表中是否存在着此IP的MAC地址对应,如没有的话,则会发送个ARP来请求该IP的MAC地址,收到回应后既建立对应关系,如不在同一网段或子网中则发送至默认网关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5 14: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一指令 于 2006-10-25 14:04 发表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先是通过自身的IP和MASK计算要ping的IP是否和自己在一个网段或子网中,在同个网段或子网中,交换机会检查自身MAC地址表中是否存在着此IP的MAC地址对应,如没有的话,则会发送个ARP来请求该IP的MAC地址,收到回应后既建立对应关系,如不在同一网段或子网中则发送至默认网关

有没有更详细一点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8:01: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逍遥一指令 于 2006-10-25 14:04 发表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先是通过自身的IP和MASK计算要ping的IP是否和自己在一个网段或子网中,在同个网段或子网中,交换机会检 ...

感觉橡是在讲网络层路由软件的功能,交换机是以mac地址为基础来处理,它不会剥掉帧头.帧尾来提取分组,分析ip地址,除非是第三层交换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5 18:39:00 | 显示全部楼层
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立即查找内存地址表(端口号-MAC地址),以确认该目的MAC地址连接在哪一个节点上,随后转发该帧.若该MAC地址是首次出现,交换机将广播到所有节点,拥有该MAC地址节点接收该广播帧后,立即应答,从而交换机将其接点的MAC地址添加到MAC地址表中.
交换机三种交换技术:1端口交换   2 帧交换         3信元交换
         特点:1每个端口有自己的冲突域
                2具有储存能力
                3可以同时并行接收(传输),只要输出线路可用.



by ValorZ
碰到首次出现的mac地址,交换机是在 除了数据桢来源的接口 之外的接口广播ARP,而不是所有的节点...

[ 本帖最后由 ValorZ 于 2006-10-26 14:51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12:1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2: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A向B发送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首先在交换机的MAC地址表里面查找是否有B的,如果找到,就直接发到相应的物理端口;如果找不到,交换机就将以该目的MAC地址广播泛洪到所有的物理端口,如果交换机上有端口有相应,就直接发给该端口,如果还没有反映,这时就送给网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13: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2

首先,A会将B的ip地址和自己的子网掩码相与,判断B是否是和自己在一个网段.如果是,会去查arp表,如果里面有B的记录,那么数据包就可以直接发往B.如果没有记录,那么a将发起一个arp请求,内容大概是:谁是***.***.***.***(B),请告诉***.***.***.***(A),在B收到了这个请求包后,首先更新自己的arp表,然后给A发一个回应的数据包,之后A就知道了B的ip和mac地址的对应关系,就可以按照这个发出数据包直接至B.如果A发现B与自己不在一个网段,那么A将包发向网关,通过网关转发至B,如果没有设置网关,那么A会提示"目标不可到达"

看错题了, ……
交换机在收到这个包后,首先根据其中的Mac地址查询MAC-端口对应表中有无这条记录,有,转发过去;没有,就以这个MAC地址广播泛洪到所有端口,如果有端口有响应,交换机就学习记录下这条记录,并将包发给该端口,如果没有,就丢弃这个包

[ 本帖最后由 gezi1234 于 2006-10-26 13:42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14: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g0000 于 2006-10-25 18:39 发表
交换机收到一个帧,立即查找内存地址表(端口号-MAC地址),以确认该目的MAC地址连接在哪一个节点上,随后转发该帧.若该MAC地址是首次出现,交换机将广播到所有节点,拥有该MAC地址节点接收该广播帧后,立即应答,从而交换 ...



碰到首次出现的mac地址,交换机是在 除了数据桢来源的接口 之外的接口广播ARP,而不是所有的节点...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6-10-26 1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期待再接再厉的讨论,期待更加详细完整的解答方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6 23:0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ValorZ 于 2006-10-26 14:50 发表
碰到首次出现的mac地址,交换机是在 除了数据桢来源的接口 之外的接口广播ARP,而不是所有的节点...


要说节点,应该是处在同个广播域中的节点吧
呵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7 20: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1.在10M/100M以太网中,以太网数据包的长度限制在64~1518字节,这是为什么?

    以太网帧是OSI参考模型数据链路层的封装,网络层的数据包被加上帧头和帧尾,构成可由数据链路层识别的数据帧。虽然帧头和帧尾所用的字节数是固定不变的,但根据被封装数据包(即IP层投递过来的)大小的不同,以太网帧的长度也随之变化,变化的范围是64-1518字节(不包括8字节的前导字)。
    理解以太网桢结构即可很好地回答这个问题。更多信息请参阅 Stevens 的《TCP/IP 详解卷1:协议》,网络管理员必读!


2.主机A和主机B通过交换机相连,A向B发送了一个Ping Request的数据包,该数据包的详细传输流程是怎样的?

    "ping" 这个名字源于声纳定位操作。Ping 程序由 Mike Muuss 编写,目的是为了测试另一台主机是否可达。大多数 TCP/IP 实现都在内核中直接支持 Ping 服务器 -- 这种服务器不是一个用户进程。ICMP 回显请求和回显应答报文格式请参阅 Stevens 的《TCP/IP 详解卷1:协议》。
    主机 A 与主机 B 通过交换机相连,假设它们都处于同一个子网中,并且之前没有通信。
    a. 因为之前没有过通信,所以主机 B 的硬件地址并不在主机 A 的ARP高速缓存中,一个ARP请求被主机A广播出去;
    b. 主机B在收到请求后,向主机A作ARP应答;
    c. 主机A收到ARP应答后将PING ECHO数据报发送至主机B;
    d. 主机B的网卡拾起这个数据报,并通过链路层、IP层、ICMP层逐层向上分用。然后,主机B的TCP/IP内核代码会对这个数据报作出回应,以同样的过程回应给主机B。

3.如果一个TCP数据包的TC ...

    紧急指针这一块,我一直都没有理解。不过我所知道的是 TCP 本身对紧急数据知之甚少,它所传达的唯一信息就是紧急方式已经开始和指向紧急数据最后一个字节的指针。其它事情都留给应用程序去做。
    所以我认为接收端收到紧急数据后如何处理全看程序的实现者。比如 FLASHGET 的作者在收到紧急数据后可能会弹出一个对话框告知用户一个错误,而我的程序收到紧急数据事,可能只是简单的断开链接。

[ 本帖最后由 jrmd 于 2006-10-28 11:10 编辑 ]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6-10-29 00: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在十分用心的培养大家学习网络的兴趣,也学习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5 14:19:52 | 显示全部楼层
斑竹16楼回答的对吗 告诉大家一下好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5-5 17:40:11 | 显示全部楼层
支持4楼的答案,现在论坛比以前热闹多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CSNA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