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4414|回复: 3

问个和协议无关的问题(交换机方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15 10:46: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交换机A上的端口都是100M的连接23台PC机,然后把交换机A的24口连接到核心交换机上,那理论上是不是这个交换机上的流量到核心交换机上的流量理论上可以达到23*100M=2。3G/S ? 请问一般的RJ45的线最大的带宽是多少?请朋友帮小弟解答一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1:0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查询你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以下是转帖:
                                                           背板带宽
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是交换机接口处理器或接口卡和数据总线间所能吞吐的最大数据量。背板带宽标志了交换机总的数据交换能力,单位为Gbps,也叫交换带宽,一般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从几Gbps到上百Gbps不等。一台交换机的背板带宽越高,所能处理数据的能力就越强,但同时设计成本也会越高。
    一般来讲,计算方法如下:
1)线速的背板带宽
考察交换机上所有端口能提供的总带宽。计算公式为端口数*相应端口速率*2(全双工模式)如果总带宽≤标称背板带宽,那么在背板带宽上是线速的。
2)第二层包转发线速
第二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二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二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3)第三层包转发线速
第三层包转发率=千兆端口数量×1.488Mpps+百兆端口数量*0.1488Mpps+其余类型端口数*相应计算方法,如果这个速率能≤标称三层包转发速率,那么交换机在做第三层交换的时候可以做到线速。

    那么,1.488Mpps是怎么得到的呢?
包转发线速的衡量标准是以单位时间内发送64byte的数据包(最小包)的个数作为计算基准的。对于千兆以太网来说,计算方法如下:1,000,000,000bps/8bit/(64+8+12)byte=1,488,095pps 说明:当以太网帧为64byte时,需考虑8byte的帧头和12byte的帧间隙的固定开销。故一个线速的千兆以太网端口在转发64byte包时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快速以太网的线速端口包转发率正好为千兆以太网的十分之一,为148.8kpps。
*对于万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千兆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488Mpps。
*对于快速以太网,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0.1488Mpps。
*对于OC-12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1.17Mpps。
*对于OC-48的POS端口,一个线速端口的包转发率为468MppS。
所以说,如果能满足上面三个条件,那么我们就说这款交换机真正做到了线性无阻塞
    背板带宽资源的利用率与交换机的内部结构息息相关。目前交换机的内部结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共享内存结构,这种结构依赖中心交换引擎来提供全端口的高性能连接,由核心引擎检查每个输入包以决定路由。这种方法需要很大的内存带宽、很高的管理费用,尤其是随着交换机端口的增加,中央内存的价格会很高,因而交换机内核成为性能实现的瓶颈;二是交叉总线结构,它可在端口间建立直接的点对点连接,这对于单点传输性能很好,但不适合多点传输;三是混合交叉总线结构,这是一种混合交叉总线实现方式,它的设计思路是,将一体的交叉总线矩阵划分成小的交叉矩阵,中间通过一条高性能的总线连接。其优点是减少了交叉总线数,降低了成本,减少了总线争用;但连接交叉矩阵的总线成为新的性能瓶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7-1-15 11:06: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 lingyungong79 的帖子

好的 谢谢了 · 明白了很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7-1-15 11: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RJ45接口的线缆能支持多大带宽就有点摸不着头脑了,不知道是偶理解不好还是因为这方面真不了解,根据线缆的品牌来区分?还是依照线缆的类型来分?
偶知道的有:三类,五类,超五类,六类,七类
                  其中单类又分为:非屏蔽,半屏蔽,屏蔽,STP,UTP,FTP,SFTP.....
标准的五类应该就能达到100M,不过还要跟牌子,布线距离,接入标准等有关吧~

评分

1

查看全部评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CSNA会员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