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发表于 2012-9-20 13:3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teve-zhu 于 2012-9-20 13:36 编辑
楼主说的有道理,按照IEEE 802.1Q协议标准,“8100”的确是vlan tag的TPID标识,不过按照802.1Q标准文档TPID字段的内容就是Ethertype值,在通信双方都支持Ethertype编码的场景TPID等价与Ethertype。
802.1Q的TPID也并不仅有“8100”一个值:
因此,协议分析产品多数都是将这样的报文解码为Ethernet II+802.1Q的方式,将TPID解码为Ethernet II的Ethertype,而将原包的Ethertype或length放在802.1Q tag中展现,例如下面的wireshark。
楼主PVST报文应该是在原有802.3+LLC报头中的Length字段头前面嵌入了Tag,相当于是Ethernet II+802.1Q+LLC的格式。
不过VLAN ID之后的10个字节,科来解码的确存在一些问题。科来没有把后面的0x12~0x19字节识别为LLC头,也没有把0x10~0x11正确的识别为length。我相信科来的产品研发人员会尽快修正的。 |
|